今年以來,鐵礦石市場呈現供應增加、需求減少、庫存偏高的格局,下半年鐵礦石價格重心大概率進一步下移。
近年來,鐵礦石價格指數持續下行。2021年,鐵礦石價格指數年度均值為160美元/噸,2022年和2023年為120美元/噸,2024年為109美元/噸,預計2025年將降至95美元/噸。今年1月1日至6月15日,鐵礦石價格指數均值為101.36美元/噸,年內最高觸及109.5美元/噸,最低觸及94.6美元/噸;期貨方面,內盤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在2月21日觸及年內高點844元/噸,隨后持續下跌。
供應方面,今年四大礦山新增產能不斷釋放,但指導產量增加有限。
淡水河谷與力拓采用國際通行的自然年度為財年周期(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必和必拓及FMG采用的是澳大利亞財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2024年,淡水河谷與力拓這兩大礦山實際產量合計為65565萬噸;2025年,其指導產量區間中值為66050萬噸,僅同比增加485萬噸。然而,基于兩家公司季報披露的數據與項目建設進度進行估算,可以發現,2025年,其計劃新增產能合計約達4005萬噸,新增產能遠超指導產量的增幅。相比之下,必和必拓與FMG在2024財年合計產量為45376萬噸。2025財年,兩公司指導產量區間中值降至45000萬噸,同比減少376萬噸,根據估算,計劃新增產能合計仍達1950萬噸。由此可見,無論是產量預期上調(淡水河谷與力拓),或是指導產量下調(必和必拓與FMG),均呈現出新增產能與產量指引變動幅度嚴重背離的趨勢。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礦山歷經長期開采后,出礦率出現衰減現象。根據測算數據,四大礦山的綜合出礦衰減率為3.9%,以2025年指導產量的中值作為基礎進行估算,淡水河谷和力拓2025年的出礦衰減量大約為2576萬噸。
看向壓減粗鋼政策,6月初的跟蹤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已收到通知的區域和鋼企合計壓減粗鋼產量在3000萬噸左右,但最終全國全年壓減粗鋼產量和執行時間都存在不確定性,預估在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開始執行。
國家能源局2月27日發布了《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其中提到,2025年煤炭要穩產增產。4月29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以赴履行好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進一步加強煤炭資源探產供儲銷銜接,增強兜底保障能力,精準規劃項目投資和產能接續,扎實做好能源保供工作。今年1—4月,山西原煤產量同比增加17%,焦煤焦炭供應寬松,廢鋼供應相對偏緊,導致目前電爐平電虧損100~200元/噸,但鋼廠高爐仍有100元/噸左右的利潤,對鐵礦石價格有一定支撐。
綜上所述,目前鋼材終端消費量和鋼廠高爐鐵水產量下降,下半年鐵礦石價格重心大概率進一步下移,但考慮到鋼廠高爐還有利潤、壓減粗鋼政策尚未執行以及電爐平電虧損等因素,價格下方空間有限。預計全年鐵礦石價格指數波動范圍在85~110美元/噸,考慮到盤面正常貼水等因素,建議在730~750元/噸區間做空鐵礦石期貨2509合約,止損區間為780~800元/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