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經濟緩慢復蘇,通脹壓力有所緩解,但仍面臨地緣政治緊張加劇、保護主義升溫、債務高位增長等風險,呈現動能不足、增長失衡、碎片化加劇等特征。同時,隨著能源轉型步伐加速,全球礦業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加深,新周期下礦業供需結構性矛盾加劇,而科技創新、全球治理和綠色可持續又為礦業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整體來看,全球礦業向綠色化、智能化、全產業鏈整合等趨勢加速轉型發展。
一、世界經濟呈現“弱而不均”,能源資源產消貿分化加深2024年以來,世界經濟進入“低常態”增長期,國家或地區間增速差異明顯。一方面,地緣政治風險疊加保護主義浪潮,全球債務高位增長,全球能源資源供需失衡加劇;另一方面,全球通脹有效緩和,制造業格局加速轉型升級,各經濟體表現不一,產業鏈供應鏈深度重構。
整體來看,全球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持續增長,主要礦產貿易量總體減少。其中,能源礦產供需增幅放緩,整體處于緊平衡狀態。大宗固體礦產中,鋼鐵供需雙降,供應過剩程度增加;銅供需持續增長,供應缺口擴大;鋁供需雙升,供應過剩程度減小;鋅供需雙降,轉向供不應求。戰略性新興礦產供需快速增長,均表現為供過于求。貴金屬礦產中,黃金供需雙升,但供過于求;白銀供降需增,供應缺口維持高位;鉑金供需雙升,供不應求格局加深。農用礦產供需雙升,鉀肥供應過剩程度增大而磷肥減小。中國的礦產資源供給和消費顯著增長,供需結構加速調整,持續為全球礦業發展作出新貢獻。2021年至2024年全球分地區石油產量和消費量占比及2025年石油產量占比預測(數據來源:國際能源署)2020年至2024年全球精煉銅產量和消費量(數據來源:國際銅研究小組)。
二、勘查投入、鉆探活動和大型采礦項目持續減少2024年,全球主要固體礦產勘查投入持續下降至124.8億美元,同比下降3.3%。其中,黃金和銅礦的勘查投入仍占據主導地位,鋰礦的勘查投入再創歷史新高,拉丁美洲是勘查投入“熱土”,大型和小型礦業公司是全球主要固體礦產勘查投入的主要來源。
全球主要固體礦產鉆探活動延續下行趨勢,鉆探項目總量和鉆孔總數同比分別下降19.9%、15.3%。其中,戰略性新興礦產鉆探項目數量降幅最大,其次為大宗固體礦產,貴金屬的降幅最小。固體礦產鉆探項目礦種集中度升高。其中,貴金屬和大宗固體礦產鉆探項目數量占已實施的鉆探項目總數的比例上升,合計占比超80%;黃金鉆探項目數量在已實施的鉆探項目總數中仍居于主導地位;戰略性新興礦產鉆探項目數量在已實施的鉆探項目總數中的占比下降。
2024年,全球大型采礦項目共1813個,同比下降1.4%,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其項目數量占全球46.4%。2014年至2024年全球主要固體礦產勘查投入變化(數據來源:標普全球市場財智)2023年1月至2025年2月全球主要固體礦產鉆探活動月度變化情況(數據來源:標普全球市場財智)。
三、礦產品價格分歧明顯,礦業公司股價和利潤總體下行,礦業融資和并購交易市場雙雙降溫2024年,全球主要礦產品價格出現顯著分歧。受地緣政治、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減產政策等因素影響,能源礦產價格總體沖高回落,煤炭均價較2023年下降超兩成;大宗固體礦產價格波動加劇,鐵礦石價格年內下跌超三成,銅、鋁、鋅價格略有上漲;戰略性新興礦產供強需弱,價格重心持續下跌;農用礦產價格先抑后揚,市場逐步回暖。
全球主要礦業公司股價總體走弱、震蕩下行。其中,全球主要油氣公司股價在相對穩定區間;主要固體礦產公司股價總體震蕩下行,平均跌幅近三成;以黃金為主要業務的公司股價寬幅波動,總體上漲;主要戰略性新興礦產公司股價總體下跌,公司間差異明顯;以鉀鹽為主要業務的公司股價普遍下降。
全球主要固體礦產融資和并購交易市場持續降溫。2024年,全球主要固體礦產融資額102.7億美元,同比下降11.7%。其中,戰略性新興礦產和大宗固體礦產融資額大幅減少,同比分別下降37.1%和12.1%;黃金因其避險屬性融資額逆勢增加,同比增長7.3%。全球并購交易額和項目數顯著下降,2024年并購交易額293.5億美元,同比下降42.6%;并購交易項目數為685個,同比下降31.8%。其中,歐洲和北美地區并購交易額逆勢大幅增長,大洋洲和亞洲等傳統活躍地區的并購交易額急劇萎縮,黃金、銅、鐵、鎳、鈷等礦產并購交易額大幅縮水。
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指數(數據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數據庫)2010年至2024年全球主要固體礦產并購交易額(數據來源:標普全球市場財智)。
四、全球50強礦業公司總市值門檻提高,可持續發展關注度持續上升2024年,礦業網(MINING.COM)評選的全球50強礦業公司總市值沖高后回落,前三季度總市值持續穩步增長,第四季度環比下降10%,呈現出波動態勢。2025年第二季度進入全球50強礦業公司排名總市值門檻提升至92億美元,較2024年的67億美元和2023年的72億美元大幅增長。當前,全球50強礦業公司中,貴金屬和多元化經營企業占主導地位,2025年第二季度數量分別達到17家和9家,大宗礦產和戰略性新興礦產企業數量略有下降。受宏觀經濟、能源轉型和地緣政治沖突影響,貴金屬企業表現強勢,量價齊升,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50強礦業公司中的貴金屬企業總市值達3777億美元,較2024年第四季度增長76.7%。
可持續性愈發成為全球礦業發展重點議題,也被視為全球礦業行業的首要挑戰,是關系到礦業企業長期生存和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因素。國際礦業公司以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為導向,通過市場機制量化企業可持續價值;國內礦業行業以“雙碳”目標為引領,以綠色礦山建設等為抓手,實現礦業領域可持續發展。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50強礦業公司不同國家企業市值總和(數據來源:根據 Mining.com“The top 50 biggest mining companies in the world”報告整理)。
五、關鍵礦產成為國家安全重要組成部分,各國資源戰略和礦業政策高頻調整2024年以來,國際形勢波譎云詭,全球經濟呈現不均衡復蘇態勢,地緣政治風險攀升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導致國際貿易壁壘不斷升級。伴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縱深推進,關鍵礦產已成為各國國家安全和資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源博弈加劇全球關鍵礦產領域競合態勢,呈現供應鏈陣營化、產業鏈本土化、投資模式可持續化發展等特征。其中,主要發達經濟體通過更新關鍵礦產清單、擴大關鍵礦產國際聯盟、加征進口關稅、加強外資審查、主導 ESG等全球標準與規范制定等手段,在全球范圍內持續開展資源競爭,保障本國關鍵礦產供應鏈安全;資源型發展中國家通過推動礦業法律審查和修訂、深化礦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強 ESG實踐重視程度等手段,持續完善本國礦產資源治理框架,推動礦業轉型升級。
六、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礦業高質量發展,智能化與綠色化重塑行業范式伴隨全球能源轉型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縱深推進,礦業勘探開發技術裝備成為各國維護礦產資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重要保障。
2024年以來,以人工智能(AI)、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加速推動全球礦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面向勘查大數據的 AI技術快速發展,已成為分析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數據、提取礦化異常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服務勘查實踐各類場景中的應用不斷成熟,但未來仍需突破數據庫和 AI模型等挑戰。地球物理技術裝備向綜合化、集成化方向發展,天-空-地立體遙感找礦技術體系逐步完善。在 AI和新能源等技術助力下,礦山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持續推進,推動礦產資源高水平開發利用。
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持續加大礦產資源回收利用技術體系建設力度,稀土、鋰等熱門資源回收利用技術應用不斷取得新進展。
七、總結和展望
過去5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地緣政治沖突不斷升級,疊加能源轉型與技術革命步伐加速影響,全球礦業開啟新周期,大國資源博弈愈演愈烈。全球礦業在多重不確定性中艱難前行,礦業格局調整和區域分化加劇,礦產資源供應消費持續增加,礦產品價格總體下行,礦業行業利潤率下降。在地緣政治影響下,全球礦業產業鏈供應鏈深度重構,發達國家通過設置貿易壁壘、強化資源聯盟、武器化合規標準等持續推動供應鏈區域化和產業本土化回流,資源國民族主義抬頭、出口管制升級和礦業政策分歧等進一步割裂全球市場,驅動全球礦業競爭核心從“規模擴張+效率優先”轉向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重構+安全可控”。礦業發展新周期下,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呈現傳統大宗礦產與新能源礦產需求分化、新能源礦產短期過剩和長期緊缺、礦業區域市場深度割裂等矛盾。AI、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深化,為礦業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全面推動礦業向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發展。
未來5年,隨著新能源礦產需求持續擴大,礦業領域大國博弈將進一步深化,韌性導向將取代效率至上,冗余儲備、供應多元化將成為戰略核心。科技創新驅動全球礦業發展范式革新,推動全球礦業從“勞動密集型”蛻變為“數據驅動、智能主導、綠色可持續”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百年變局將重塑全球資源治理合作格局,全球資源治理將呈現新格局,治理主體將更加多元,治理規則將加速演進,治理效能將大幅提升。各國應加強關鍵礦產領域互利合作,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攜手構建礦業命運共同體,破解全球資源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力量。
